标题:愿你与自卑做好朋友
我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,一直困扰我的是对自己很不自信,内心是很自卑的,我自己找到的原因有两个,第一个是家庭原因,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有点关系吧,另外一个是我一直比较在意的,就是小学初中因为长相(脸上有很多斑)被同学嘲笑说很多难听的话,真的受了很多欺负,以至于我到现在走路都习惯低头,做什么事情也会很担心,怕自己做不好,最令自己无语的是我觉得自己都有点迷信了,我觉得我说出来什么就不会是什么,要反着来比如我很担心我这次考试,考之前我就跟大家说肯定会考得很差(但大家说我自己其实一直在攒劲学习),考完之后其实感觉还行,但大家问起我总说考很差(肯定过不了)等等,因为首先是我怕成绩出来打脸,万一真考砸了呢?所以不管好坏我都以最坏的说(做最好准备,做最坏的打算)其次是我觉得说出来不过那我应该是会过的(因为我希望能过),结果出来真的过了如此循环强化就养成了说自己很差的习惯(但心里也不完全觉得自己差,只是不敢说出来,觉得说出来就不“灵”了) 大学里除了学习也有参加其他活动,但是不敢一个人上台,每次上台前都很紧张,上课也从不会回答问题,性格在外人看来挺内向的,很熟悉的人倒还挺好(似乎把自己关得很紧)与人交往也很慢热,有很多事情都硬着头皮上,要是有其他人可以做我就只想随便帮下忙,一方面我又想锻炼自己……各种矛盾…… 学校里也有大学生咨询中心,但是我一直也没去咨询过,也从来没跟老师朋友说起(他们都还挺看好我的,做事比较认真负责),可能还是不太想把自己的这样一面让她们看到(没有安全感),我有跟自己说过很多,让自己自信,但毕竟不好的童年经验在那(被我称之为童年阴影),感觉已经扎根了,似乎不论我外表如何光鲜亮丽,内心还是自卑的…… 我不知道如何去修复之前的创伤…… 能在这个平台说了这么多就当是这么久的一个倾诉吧,谢谢~
咨询师 闾婧 回答:
你好,能在这个平台诉说,首先说明你意识到自己自卑心理在阻碍自己,并且你也很会反思,分析了造成自卑的根源。一是家庭原因,二是长相,曾长期被嘲笑欺负,使你的自尊受到了伤害。这样的自卑感使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,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,你的“迷信”,不敢上台发言以及想去大学咨询中心但没有去,也都是担心别人对你负面评价而采取的回避行为,其实自卑人人都有,它本身很普遍,但你因自卑采取的回避,在不断喂哺你的自卑,使它壮大到终于堵住了前进的路,你还打算继续喂养它吗? 回避曾是幼小的力量羸弱的你,保护自己最好的选择,它为你挡住嘲笑与欺辱,平息了恐惧,避免心灵的折磨,但回避也同是阻隔了你与外界交流,限制了你渴望拥有去发展的一些能力,很多时候它已显得不合时宜了,而已经长大的更有力量的你,是否可以尝试面对不回避的局面?同时去感知那些还没有经历就冒出来的评判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? 你内心“扎根”的不是你的自卑,而是你的负面信念,它们带来一系列的恶性循环。你需要做的是用行动打破它。当然改变的过程必然是艰难,漫长而痛苦的,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就着手去做吧: 一:接受自卑的事实,与自卑做朋友:你越抗拒,它越强大。接受自己不够好的想法,其实自卑曾是你的保护天使,你忠实的朋友,他给你改变的动力和反思能力,感谢它,与它同在,但它不是你唯一的朋友。跟童年往事告别,它们曾经影响你,但现在情况不同了,你不再是没有力量的孩子,你可以做自己的好父母,帮助自己成长。关于长相,现在的你满意自己吗?还有人嘲笑你的长相吗?试着问问别人是怎么评价你的长相的。 二:停止自我批评,改用正面的语言。负面的语言会强化你对自己的不满意,当你想说“自己肯定考得很差”的时候换成:“我希望自己能考好。” 同时观察自己的优势。 三:遇事不回避,鼓励自己去面对。越回避对这件事的恐惧越强,从而陷入恶性循环。当你在面对害怕的事情时,也许会有强烈的情绪影响你,尝试调整,用正面语言激励自己,肯定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,比如从敢于在课上回答问题入手。充分准备好你的问题,承受住这当中的紧张情绪,不管回答的如何都肯定自己的努力。刚开始一定会情绪强烈,但多次经历这样的场合你会慢慢熟悉这样的场面,从而降低恐惧,习得对局面的掌控。你也可以从中检验到,别人的评价是否会如你想象的那样。 三:为自己制定目标,鼓励自己一个一个去达成。把每一件不敢做的事制定成目标,当你一个个都达成了,你恐惧的事情就在慢慢减少,你会越来越放松,愈加相信自己,渐渐更加敞开。 另外,任何改变都会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,你会感受到进步与退步的反复交替,这是正常的,鼓励自己不要气馁,继续努力,一旦你掌握了改善自卑的方法,拥有了成功的经验,长此以往自卑可能就不再是你的阻碍,而是你前进的动力了。 愿你与自卑先做好朋友!
作者简介:
闾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一星咨询师,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00元。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,擅长个人成长,情绪管理,亲子关系,婚姻情感。期待在生命深处与你相遇。如果您认可咨询师的分析,可以打电话62233783预约其进行电话咨询或面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