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我和我老公在一起六年 结婚刚半年 一个月前他对我说 他对别的女生有了好感 但是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并且对我是亲人般的感觉 我目前的决定是想给他空间 并且自我调整 但是我想知道 如果没有爱情的基石婚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? 由于我和他刚结婚 又生活在一线城市 结婚相关一股脑的事情都接踵而来 我工作经常需要出差 而他属于贪玩没责任心的类型 买房之后装修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矛盾和不愉快 我经常数落他 感情出现了裂痕 也正是这时他的心思有了变化 出轨或许真的是爱情出现问题时的一个出口 我知道自己在关系中太过强势 也想去纠正自己的问题 想要给他一点时间 看他会不会回心转意 但是如果出现最差可能 他依旧没有对我的爱恋 我是不是应该斩断这份感情? 而且我是否需要和父母提前告知?
咨询师邵辉回答:
“如果没有爱情的基石婚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?”,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需要先讨论一个问题,什么是爱情?“爱情”这个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可以意会却很难说清楚。
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:激情、亲密和承诺。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,是情绪上的着迷;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;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。根据激情、亲密和承诺占比的不同,爱情有7种模式:
喜欢式爱情:只有激情,没有亲密和承诺;
迷恋式爱情:只有亲密,没有激情和承诺;
空洞式爱情:只有承诺,没有激情与亲密;
浪漫式爱情:有激情和亲密,没有承诺;
伴侣式爱情:有亲密和承诺,没有激情;
愚蠢式爱情:有激情和承诺,没有亲密;
完美式爱情:激情、亲密、承诺完美结合。
从你的描述中,我觉得结婚之前,你们的爱情是浪漫式的。老公对你有情人般的爱慕,也如孩子般的依恋,这些都是你强势的依仗。他的贪玩没责任心,也不影响你们之间的浪漫,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不需要承诺。
是什么让你们的爱情失去的色彩?貌似是结婚相关的琐事、是装修过程中的矛盾、是经常出差造成的聚少离多。可是,大多数情侣在步入新婚殿堂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些烦恼,为什么对你们的影响这么大呢?我觉得是你们对爱情的认知不一样了。我建议你和你的老公好好的聊一聊,探讨以下几个问题。
1、你们期待的爱情模式是什么?
结婚是一种承诺,浪漫式的爱情加上这份承诺,就是你期待的完美式的爱情。这时老公“贪玩没责任心”的性格会显得很不靠谱,没安全感,动摇着你对婚后爱情的憧憬。
老公可能仍停留在浪漫式爱情的阶段,完全没有觉得婚前婚后需要有什么变化,可能还很不理解你的变化,面对你的指责显得莫名其妙。
当初,你们是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下选择了结婚呢?是父母的逼迫,还是觉得爱情长跑6年该结婚了?是谁最积极主动?或许心理上你们还没有准备好就结婚了,又被婚后突如其来的各种麻烦弄得焦头烂额。
2、你们现在的爱情是哪种模式?
老公说对你是亲人般的感觉,你一定很伤心,你要的是爱情不是亲情。可是细细想想,你对老公是什么感觉?经常出差、数落和争吵,恐怕你也只剩下亲情了吧。结婚后,爱情不仅没有进步,而且连婚前的激情都丢失了,你们肯定不会甘心的。
老公“对别的女孩子有好感”,那是他对激情的一种渴望。“但是没有进一步的发展”,他还把这些告诉了你,说明他很爱你,告诉你是想和你一起找回曾经的爱。回想一下,恋爱6年终的点点滴滴,一幕幕温馨,一次次感动,共同把曾经的激情找回来吧。
“承诺”是相互的,发自内心的约定。有时候可能太熟悉了,总以为对方能够明白自己的内心,就忘记了表达。无论是爱对方,还是渴求对方的爱,请用语言和行动明确的表达出来吧。
3、你们平时如何沟通?
常常想心平气和的说事情,可不知不觉间就激怒了对方,问题可能出在以下方面:
第一、指责对方,而不是表达感受。尝试用“我。。。”的句式。例如,选地板颜色的时候。“你选的深棕色太土气了,还是木纹的好”,不知不觉就把对方得罪了。如果换个说法“我觉得深棕色比较适合老人,我们年轻人选木纹的,有活力,你看好不好?”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,又是商量的语气,对方比较容易接受。
第二、没有互相尊重。一个家庭里总归会有主次之分,但不代表地位高低,更不能用命令的语气伤害对方自尊。对话模式一般可分为成人对成人、成人对孩子、孩子对孩子,其中成人对孩子最容易表现出强势和不尊重。结婚前,老公可能更像一个孩子,初于对你的依恋,你的强势他能够接受,甚至也挺享受。结婚后,男人会趋于成熟,他渴望成人之间的对话,原来强势的风格可能就不合适了。换个角度想,老公趋于成熟,可以撑起家庭,保护妻子,不正是你需要的吗?
第三、没有及时终止争吵,导致矛盾激化。往往争吵到最后,都不是在说原先的事情,而是在疯狂的宣泄愤怒的情绪,这种状态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。可以用约定的信号终止争吵。共同约定一个彼此都熟悉、认可的动作,可以是抓抓自己的头、双手做一个停止的符号、摆摆手等等,如果是这个动作能够代表你们某一段美好的回忆就更好啦。当一方感觉到自己或者对方脾气较大,无法沟通时,就做这个符号,避免进一步的争吵。双方冷静一段时间后,心平气和的时候再继续讨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