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让单身节再不孤单” 2015年11月上海市第七届婚恋博览会(公益万人相亲会) ——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纪实
2015年10月31日—11月1日,由市妇联、市民政局、市委宣传部、团市委等主办,青年报社等承办,生活周刊等协办的上海市第七届婚恋博览会(公益万人相亲会)在宝山区罗店镇爱玛宫婚礼公园举行。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作为特聘心理专家机构,在陈院长的带领下,再一次的出现在爱情问诊区域的现场。 在隆重的开幕仪式上,首次举行了“婚恋导师”颁证仪式。来自全市不同机构的10位婚恋导师上台领取了聘书,其中华大应用心理研究的婚恋导师有6位被聘。
此届万人相亲会,如前几届一样火爆,吸引了众多前来相亲的男男女女们。而“爱玛宫”梦幻而又富丽堂皇的场景,对于向往走入婚姻的男女青年们又有着怎样的吸引呢! 现场有不少服务机构,如若想有更多的接触异性的机会,相亲男女会去婚介机构登记;如若想改变自己外在的形象,相亲男女会去形象设计区咨询;如若想排解自己在择偶过程中的困扰和烦忧,那么一定会去华大应用心理研究开设的“爱情问诊“室坐坐。
“爱情问诊“室设有两块区域,一块是“绘画情感解读”,另一块是“婚恋咨询区”。 在“绘画情感解读”区域,我们接待了近500人次来访者。在这里,来访者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图案,再由资深的咨询师做出专业的解读。通过这种奇特的方式,以一种全新视角,帮助来宾们进一步了解自己。同时,资深咨询师会陪伴来访者更清晰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状况和需求,引导他们调整心态或制定阶段性目标。 在“婚恋咨询” 区域,我们接待了近400位来访者。在这些来访者中,相亲者本人来咨询的约占总数的65%;相亲者和父母共同来咨询的约占总数的18%;父母来咨询的约占总数的17%;其他咨询占总数的2%。相亲者和他们的父母们在婚恋专家的陪伴下敞开心扉,倾诉他们的忧愁和苦痛,婚恋专家们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,和他们一起面对问题,帮助他们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在此,我们对爱情问诊室两块区域的情况做了汇总:
爱情问诊——绘画解读情感及婚恋专家深入分析
绘画测量:房树人绘画解读情感测量 房树人绘画心理测量是一套心理投射测量,通过测试者所绘的房、树、人,可以解读测试者在婚恋方面的想法和态度。看看以下的绘图,解读他们的情感“密码”……
图—Ⅰ
这是一位30岁男士的绘画。图中房子,就是一幢简易画的高楼,不知道哪一扇窗是他的家,看着这房子,感觉缺乏家庭的温情情感,仅仅是一幢“房子”而已。而且房子在左边,树在右边,树是代表人格成长和事业发展。左边代表过去,右边代表将来,那就是说,在他心目中,未来他更看重的是事业的发展,而再细看图上的树,又都是小树,而且很多棵,人就在这些树中间,感觉面对事业发展也是有些迷茫无措,或许对这位男士来说,他眼下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事业上,只有事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他才有可能真正把“成家”放上重要的日程。 心理专家和这位男士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探讨:他恍然明白,为什么对于恋爱结婚这件事他看似很在意,但实际上却难以定下心来对待。心里觉得自己应该成家了,可真去做是感觉又很勉强,尤其是被父母催着去相亲时更是如此。对自己的事业,心里的确有很多的想法,目前的确有些迷茫,还在寻求突破的机会。不管怎么说,恋爱结婚不是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情。 无论是遥远的房子,还是空荡荡的房子,或是微小的房子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:
没有真正做好“成家”的心理准备。
婚恋专家深入分析: 在房树人测评中,图中的“房子”象征“家”。而家根据情感因素的注入的浓度不同,可以有“房子house”、“家home”、“家庭family”三种表达。测试者画的房子,如果发现他(她)的房子有“家庭”(温馨)的感觉,那么可以认为他(她)是正直意义上做好了“成家”(恋爱结婚)的准备。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做好的“成家”(恋爱结婚)的准备呢? 首先,要清楚为了什么而结婚。我们会为很多原因而结婚:比如,为了结婚而结婚的,人人都是这样过来的,不再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;为了向大家证明别人能结婚,我也可以结婚;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,耳根清静也好,孝顺父母也好,总之不结不行的;为了满足本能欲望的需要,让荷尔蒙有个正常去向的;为了繁衍的需要,有自己的孩子,享受天伦之乐的……。 无论结婚的理由是什么,都应该紧紧罗围绕“爱”和“家”。因为只有“爱”,才会让自己愿意冒着风险,并且以付出一生为代价,和一个陌生的、毫无血缘关系的、无法预知N年后变化的另一个人永远在一起经历以后的人生;也因为只有“家”,才可以给彼此的“爱”一个归宿,给“爱”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,给“爱”一个即使有所破损,依然能够得以修复的地方。 其次,要了解什么是婚姻。婚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表现。有人觉得婚姻是一个灰姑娘变身为公主的童话;有人觉得婚姻是爱情的终极坟墓;又有人觉得婚姻让人背负承重的责任,让人无法呼吸;还有人觉得婚姻无非是得以繁衍的合法依据。 无论对婚姻的认识是什么,至少不能不清楚这些: ⑴ 婚姻是为了给“爱”一个省略号,而不是句号; ⑵ 婚姻是一份合同,即享受权利,也要承担义务,权义要体现平衡,幸福才会无声无息地冒出来。 ⑶ 婚姻像是一场哥伦布式的航海探险,只有善良、勇敢、坚定的人才会克服重重困难到达幸福彼岸。 ⑷ 婚姻中的两人已经合为一体,他们对婚姻要有共同的目标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婚姻更好,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好。 最后,要知道自己是“谁”。知道自己是“谁”,至少有以下的好处: ⑴ 能清楚知道自己个性中的哪些部分阻碍了自己顺利进入婚姻。 ⑵ 如果找到了阻碍进入婚姻的原因,那么可以做调整和改变,不会老是卡在同一个地方。 婚姻顺利与否是由主观意愿决定的,无论怪谁,心里都应该清楚是自己造成的,不做改变“不顺”将永远伴随左右。
图—Ⅱ
以上两张图都由父母陪同来做测评。画中三个人在一起,测评者回答是“和父母一起在家里呀”。单调的画面感显示出他们的情感世界贫乏。交流后得知,平时他们的活动不多,除了上班就是回家,更多时间是在家里打发,比如游戏,上网,购物,聊天等等,都是依靠电脑、手机、网络。生活也更多是父母在打理。尤其是在心理咨询师询问他们的时候,很多父母还会很着急代替孩子回答。
没有真正长大的成年“孩子”该如何面对婚姻。
婚恋专家深入分析: 在房树人测评中,图中“人”是测评者心理现状的反映。以上绘画中测评者认绘画情感解 读绘画情感解读也就是说,他们的心理年龄还是孩童,并未成年。 在独生子女政策推行的35年时间里,中国的家庭培养了众多的“温室花朵”,有许多人成年后仍然享受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。而“拒绝长大”更多时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心愿。再宠溺孩子的父母,也渴望孩子长大成长,像别人一样建立自己的家庭,但是一个常年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人,可能飞不高,还不能飞离原生家庭去更远的地方生活。父母盼望着孩子能独立,而子女却因为没有能力独立,尤其当这种情形直接表现为婚恋受阻的时候,父母们就非常忧心了,而子女也会很沮丧。
这种情形该如何解决呢?听听专家的建议: ⑴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成年“孩子”,当事人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 正常情况下,一个人18岁成年后,就意味着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,独立开始自己的人生。成年“孩子”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,要知道只能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,父母也只有在18岁前监护孩子的生活,而不是监护孩子一辈子。 被父母悉心照顾的生活的确很舒服,但是却会让一个人变得很没有能力,时间一久就必须依赖别人才能存活。想想当40岁后,还享受着成年“孩子”的待遇,还赖在父母身边,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? 从温室到野外的生活,一开始可能会不适应,但是那由此产生的变化应该会让人欣喜的:变得独立,变得有能力,变得能与他人一起经历风雨……。那是与此前不同的别样人生,那是一由蜕变后的人生,也是父母真心期待的子女的人生。 只有真正的成年人才能拥有和经营复杂的婚姻。 ⑵ 成年“孩子”的父母要舍得放手,子女才能跟上成年人人格的发展步伐。 家有成年“孩子”的父母,他们的初衷一定是良好的,因为自身有些不被察觉的潜在需要,使得他们和孩子的依赖或粘连过紧,所以子女才不独立。要想让子女能顺利步入婚姻,首先要让他们真正成年,拥有独自面对婚姻的勇气和能力。父母该放手时就要放手,那怕这种放手会让父母有些不习惯。如果有些以爱的名义的非爱会耽误子女的人生,父母是否也要坚持下去呢?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,每一个阶段都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。成年期早期(18-25岁),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。如果这个阶段的任务不能完成,一直往后延迟,那么人就不能完成或影响下一阶段的任务。所以,常常会遇到那些30好几的年青人没有谈过恋爱的情况,导致不能和异性建立亲密,也没有办法进入婚姻。25岁以后的任务是繁育后代阶段,在此爱和关心人的人格品质才真正建立。做过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前爱和后爱存在本质的区别。那些成年“孩子”如果不能进入婚姻,即使到了不惑之年,也很难培养爱的能力,依然心安理得地让父母打理自己的生活。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无论身处在怎样的文明,也同样遵循自然法则:该开花的时候开花,该结果的时候结果,不要白白耽误了自己。
答媒体问:
现在年轻人步入婚姻的困扰有哪些?
婚恋专家回答:
困扰一:找合适的人选难
年轻人婚恋遇到问题复杂多样,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一直也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,觉得比较突出的、最重要的还是年轻人择偶难,尤其是找到合适的结婚人选难。 什么是合适的结婚人选?基本定义为:两个人门当户对,彼此相爱,双方家长都认可并且符合常理,即可叫做合适。但是,我们会发现,有不少年轻人比较自我,常常只关注自己的需要。例如,曲小姐,一位26岁的银行普通女职员。个人条件一般,自身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,但是她心目中的择偶人选一定要是富翁。何况,她有一个小姐妹条件还不如自己,也找到一个富翁了,所以她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的人选才是合适自己的。曲小姐只关注自己的需要,却忽略了择偶是一种双向选择,对方有选与不选的权力。她大概也不是很了解富翁这个群体,富翁择偶许多不是为了美色,很多富翁是希望能找到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另一半,或是能找到识大体的女主人,或是辅佐自己的贤内助。不难看出,这位小姐在对择偶人选的选择中高估了自己,低估目标人选的需要。虽说缘分本身有非常感性的一面,但是如果常识上成功的概率很低,那要浪费青春的可能性将高与找到的可能性。 话又说回来,想要“高攀”也是有可能的,但是个人必须有“高攀”的能力(不择手断的“高攀”不在此列)。比如:曲小姐要了解这类人群的需要是什么。如果改变外貌不可行,那么就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气质,提升妆容及穿着品位;如果想要让自己变得更知性,那就多去学习,拓宽自己的眼界;如果想让自己变得贤良淑德,那就修一个好性情,变得通情达理。找一个合适的人,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被自己吸引来的。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,想要打开喜欢的锁,得要磨成那把钥匙才行。
困扰二:恐婚情绪的弥漫
寻找合适的人选,除了自身原因外,也受到许多外在原因的影响。比如:父母的喜好、社会文化的影响、婚恋观念的变化、恐婚族的出现等。最近,胡歌主演的《大好时代》再度为成为电台、网络收视冠军。所描述的故事就是一群恐婚族,好在所有的恐婚族都成了喜婚族。这一题材良好的收视得到了社会的共鸣,说明恐婚一族不仅切实存在,而且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。 年轻人很想结婚,一问结婚的人,有说结婚没恋爱甜蜜的;有说结婚种种烦忧的;还有直接告诉你分居或离婚的。据说,中国的离婚率连续12年连涨,真不知是不是涨错了地方。更夸张的是有一种职业叫“小三劝退师”,直接无语。这种消息几乎常常围绕在我们的身边,听得多了对婚姻会产生恐慌情绪,担心那些不好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害怕被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。害怕被婚姻伤害,那就回避婚姻,不要结婚。可是,对于人生来说,婚姻如同一条不得不过的河,想要到达幸福的彼岸,一定要勇敢而努力地淌过河。再则,全国离婚率再高也没有高过5%,也就是说95%的人拥有稳定而完整的婚姻。
困扰三:父母对婚姻的示范效应,深深影响子女对婚姻的态度
95%的婚姻稳定而完整,只是大部分婚姻幸福指数可能较低。每位准备着进入婚姻的年轻人,对婚姻的理解和学习首先来自家庭,来自父母对婚姻的诠释。一个来自婚姻幸福和睦家庭中的孩子,和另一个来自婚姻中充满敌对、愤怒、不满家庭中的孩子,他们对同一个事物——婚姻的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。很明显,谁对婚姻更有好感。父母要引导子女进入婚姻,如果给他们示范一种温馨、和睦、相互关爱的婚姻关系,那将是给子女最好的礼物。因为他们会自然复制这样的婚姻模式,并且这一良好模式传承给下一代,这种传承对家族的影响是深远的。
如何有效解决目前“剩男剩女”的社会性问题?
专家分析: 目前社会上对适龄但仍然未婚未嫁的男女青年有了特别称谓“剩男剩女”,造成被“剩”的结果,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,一是“缺平台”,二是“缺能力”。 所谓“缺平台”,指的是现代男女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,没有更多时间拓宽婚恋社交,社交圈子里可能除了以前的同学就是为数不多的同事,加上较高的职场压力,也没有更多精力拓展婚恋社交,导致婚恋的“硬件”缺失。 所谓“缺能力”,是指大多数被“剩”的男女其实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身心理问题,主要问题集中在:婚恋态度消极被动、婚恋定位不清晰、婚恋知识技能缺失、以及其他婚恋心理问题(例如受过婚恋伤害、婚姻恐惧等),这些婚恋“软件”的缺失,是其实比缺乏婚恋社交圈子更加严重的“冰山下的问题”,但是正是这些“杀手级问题”,却也正是最容易被自己和家长所忽略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持续堆积却不被解决,造成不能从一次次的婚恋失败中前进,而是不断原地踏步,婚恋也就停止不前。
专家建议: 一是多参加类似“婚恋博览会”这样的婚恋机会平台,多给自己机会走出去寻找机会。二是从自身“软实力”出发,树立主动积极的婚恋态度,明确自我定位和婚恋定位,加强婚恋知识技能学习,并清除内心深层次影响婚恋的心理“问题”,多自主学习、参加培训和参加相应的心理咨询。例如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的“婚恋心学院”设置的婚恋培训和一对一婚恋心理咨询。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的“婚恋心学院”设置婚恋培训和一对一婚恋心理咨询,十年来一直致力为千万寻爱男女提升“爱情软实力”。同时“婚恋心学院”通过与各大婚恋中介机构、婚恋网站、婚恋公益机构和平台进行战略合作,为万千寻爱男女提供庞大的“婚恋平台”。“能力提升+平台搭建”的独特模式、“婚恋智慧”的倡导和推广、大型专业的婚恋智力平台,数年来“华大婚恋心理学院”为了中国婚恋第一智慧支持平台的目标持续追求,“提升婚恋能力、提供婚恋平台”,华大婚恋心理学院与你一同提升自我,牵手幸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