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第五届婚恋博览会入口处附近,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展台,他就是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下属华大婚恋心理学院搭建的展台——“爱情问诊室”,很是抢眼,人声鼎沸。参加活动的男男女女对展台充满了好奇,“爱情问诊室”是干什么的?好奇的人们会发现在那里和婚恋心理专家聊过的人,离开时一定带着灿烂的笑容。
来到爱情问诊室内的人们会问些什么呢?适龄结婚青年会问:“老师,为什么我找了那么久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?”;“老师,为什么我很难和异性开始恋爱?”;“老师,为什么我喜欢的人却都不喜欢我?”;“老师,为什么我还忘不了曾经的爱人?”…心急如焚的父母则会问:“老师,为什么我们介绍的对象我的孩子都不看一眼?”;“老师,我的孩子一点不急自己的婚事,我该怎么办啊?”;“老师,孩子对象的父母很难缠,我们成了亲家之后要咋办啊?”…


两天来,超过500人次的问诊者带着各种各样的困惑走进了“爱情问诊室”,许多的问题都找到了满意的答案,满意的笑容引来了现场更多的人的跃跃欲试,咨询台前人流不断,排队咨询,直到下午各展台都下班了,保安不断地催促要熄灯了,可“爱情问诊室”前依旧有人在驻足留恋,依依不舍。上海电视台和青年报及外语电视台等媒体也纷纷对展台做了专访,并提出了一些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:“为什么父母对子女相亲那么上心,子女对父母的这种做法有怎样的反馈?”;“父母替子女相亲有利弊吗?如果有的话是什么?”;“如果子女和父母介绍的人结婚会有怎样的结果?”…
爱情和婚姻是伴随人类的永恒话题,婚恋的发展就是时代的发展,上海市第五届婚博会可能是对这个古老又崭新话题的最新阐述,而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的现场“爱情问诊室”与相应设置的免费公益婚恋情感热线51688988转3是最触动内心的一段华章,期待更多的组织和团体参与到关心青年婚恋的行列中来,让每一个婚博会参与者都能收获甜蜜与幸福。
华大心理专家对部分问题的分析和建议:
一、适龄结婚青年的问题
问为什么我找了那么久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?
专家分析
华大心理专家认为,这个问题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原因,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:
(1)对自我认识不清,不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。这样的状况会导致有些适婚青年不断变动自己的择偶条件,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和外在压力的影响,挑来挑去总是无法满意;这样的状况还会导致有些适婚青年对自我的评价过高或过低。对自我评价过高的人,他们中意的人选很难中意他,对自我评价过低的人,和异性接触特别没有自信心,不容易吸引人。
(2)对择偶人选的定位过于狭窄。现代人总是在追求卓越,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件好事。但是,把这种执着用在对择偶人选的选择上可能是不合适的。在问诊者中有一位女性,她的择偶条件中另一半的身高不能低于178cm,同时工作单位不能离家太远。我们可以想象她的其它的条件也一定不会放低的。她并不知道,许多符合她条件的优秀男性身高都低于178cm的标准,这样她就把一大批优秀的人选排除在外了。选择是讲究概率的,在一个小概率里,要有大的成功性是需要相当运气的。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小概率不会变成零概率呢?此外,择偶是一种双向选择,在这种情况下,过于狭窄的择偶条件无疑是给自己上了枷锁的。
(3)偏重某些条件,忽略对异性较全面的观察和了解。在我们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,和人的相处也浮躁起来。只想恋爱不结婚的人是有资本对异性匆匆一掠的,但是想结婚的人可没有这样的特权。如果个别适婚青年仍然偏重某些所谓的“不可将就”的条件,而忽略对一个人较全面的整体的观察和了解,那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种小概率事件有可能会发生在他的身上。
专家建议:适婚青年要对自己有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,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,在这个基础上对择偶人选的条件进行排序,找出那些对你而说最重要的条件,对于其它条件略做调整,扩大自己可选择的范围,加大成功概率。学习观察和了解他人,这或许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功课,它应该从择偶开始。
问为什么我很难和异性开始恋爱?
专家分析
(1)不懂得和异性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华大心理专家发现,有些适婚青年也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了,但是他们却无法和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。我们的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包含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和培养,而我们的家庭中可能也缺乏这样的一种示范。所以很多年轻人是不知道怎样和异性接触的。
专家建议和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,不仅是适婚青年当下的需要,也是未来传承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,因此学习如何和异性相处是适婚青年最重要的任务。适婚青年可以通过购买相关书籍学习,也可以参加专业机构(比如华大心理的婚恋培训课程)的婚恋培训课程学习。
(2) 曾经的恋爱经历形成的创伤,影响他(她)与其他异性建立新的关系。
有许多人对于过去的恋爱舍弃不下,无法进行新的恋爱。有位女性今年35岁,8年前和已婚上司热恋,3年后无果分手,她在后5年里一直试图找个人结婚,可是她总是无法忘记她的上司,不能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。她在某个时刻进行了穿越,内心仍然停留在过去,不能看到现在和未来。
专家建议:恋爱留下的创伤,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,如果不被察觉,也是被压抑到更深的潜意识中,它会以不同的形式浮现。对于因创造明显影响生活的,更不能放任或小觑,应尽快寻求类似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(详见www.hdpsy.com)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,对创伤进行心理咨询,不要影响未来的生活。
二、忙于帮助子女相亲父母的问题
问为什么我们介绍的对象我的孩子都不看一眼?
专家分析父母为孩子也算煞费苦心,凡事都要操持。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安排去相亲,做父母的的确很困扰。“不看一眼”的原因父母都是知道的:子女不喜欢父母的安排,即使相亲的对象再好,因为是父母说的,就一定不会接受的。子女对父母的逆反不只出现在青春期,如果青春期的逆反没有逆好的话,逆反还会持续下去。
专家建议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是要担起责任的,担当的时间不是从结婚才开始的,而是从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。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要有的放矢,该放手时就要放手,该把责任交给他时就要交给他,这样子女才会承担起属于他的责任,才会真正长大。(特别有意思的是,父母对于成年子女仍然称呼为“孩子”,他们是否已经知道孩子已经长成了大人呢?)
三、媒体关注的社会问题
问父母替子女相亲有利弊吗?如果有的话是什么?
专家分析
凡事都有两面性,父母替子女相亲利弊是同时存在的。从有利的方面来讲:(1) 父母替子女相亲,可以扩大子女择偶的范围,节省选择的时间。华大心理研究发现,的确存在不少父母为子女挑选对象,且子女很满意的个案。(2)父母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识人的能力,可以为子女选进行前期筛选,并在子女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。(3)父母替子女相亲,可部分缓解自身的烦恼和焦虑。父母为子女的婚事担心,不可能不焦急。遇到子女对婚事不上心的,父母更是坐如针扎了。如果父母干着急什么也不做,一定会引发心因性身体不适,很有可能生病。如果他们外出替子女找对象,即使没什么结果,至少可缓解他们为此引发的焦虑。因此,从父母健康角度来说,父母这样做自己有利。当然,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:(1) 父母替子女相亲,从某种程度而言,也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溺爱。这样做子女对自我婚姻的参与度降低了,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被削弱了。他们还会误认为这是父母的事,许多人会仍然把自己当孩子,凡事让父母操心,名正言顺的拒绝长大。这种替代明显不利于年轻人的个人成长,也无法敦促他们尽快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(2)父母替子女相亲的时候,多以自己的喜好来确定人选,很少有父母能清楚的知道并且尊重子女内心的需要。子女为了不忤逆父母意识,或是为了让父母高兴,或是不愿意引发家庭战争……勉强去相亲,结果大多是失望的。有些年轻人,不反感父母的帮助,但是因为父母不了解他的需要,同时又忽略选择有双向性,使得子女屡次相亲都无果而回,这种效率极低的相亲,会让子女有严重的挫败感,对婚恋失去信心。(3)华大心理在研究中发现,80%以上的适婚青年,非常反感父母替自己相亲。如果父母执着的要替子女行使他们的权利,必然会引发亲子冲突和家庭战争。不管父母的初衷有多好,不能达到好的效果,这也是一种弊端。
专家建议父母替子女相亲这件事,不同的家庭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。 父母要不要替子女相亲?有这样想法的家庭应该好好讨论这样的做法对家庭是利多还是弊。如果双方能互相理解对方——父母尊重子女对婚恋的自主权;子女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担忧。那么,亲子间就不容易为这件事起不必要的冲突。正常情况下子女都是想进入婚姻的,因此父母要对他们保持这样的信任,在子女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。太焦虑的父母会把焦虑转移给孩子或施加相当的压力。这样的做法子女会不快乐,还有可能引发逆反,逆反的是父母,同样被逆反的有可能是被父母念叨的婚姻。聪明的父母会管住自己的情绪,不会忘了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子女能幸福快乐;聪明的子女也会体察父母的用心良苦,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婚姻。
问如何有效解决目前“剩男剩女”的社会性问题?
专家分析
目前社会上对适龄但仍然未婚未嫁的男女青年有了特别称谓“剩男剩女”,造成被“剩”的结果,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,一是“缺平台”,二是“缺能力”。
所谓“缺平台”,指的是现代男女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,没有更多时间拓宽婚恋社交,社交圈子里可能除了以前的同学就是为数不多的同事,加上较高的职场压力,也没有更多精力拓展婚恋社交,导致婚恋的“硬件”缺失。
所谓“缺能力”,是指大多数被“剩”的男女其实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身心理问题,主要问题集中在:婚恋态度消极被动、婚恋定位不清晰、婚恋知识技能缺失、以及其他婚恋心理问题(例如受过婚恋伤害、婚姻恐惧等),这些婚恋“软件”的缺失,是其实比缺乏婚恋社交圈子更加严重的“冰山下的问题”,但是正是这些“杀手级问题”,却也正是最容易被自己和家长所忽略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持续堆积却不被解决,造成不能从一次次的婚恋失败中前进,而是不断原地踏步,婚恋也就停止不前。
专家建议
一是多参加类似“婚恋博览会”这样的婚恋机会平台,多给自己机会走出去寻找机会。二是从自身“软实力”出发,树立主动积极的婚恋态度,明确自我定位和婚恋定位,加强婚恋知识技能学习,并清除内心深层次影响婚恋的心理“问题”,多自主学习、参加培训和参加相应的心理咨询。例如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的“婚恋心学院”设置的婚恋培训和一对一婚恋心理咨询。
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的“婚恋心学院”设置婚恋培训和一对一婚恋心理咨询,十年来一直致力为千万寻爱男女提升“爱情软实力”。同时“婚恋心学院”通过与各大婚恋中介机构、婚恋网站、婚恋公益机构和平台进行战略合作,为万千寻爱男女提供庞大的“婚恋平台”。“能力提升+平台搭建”的独特模式、“婚恋智慧”的倡导和推广、大型专业的婚恋智力平台,数年来“华大婚恋心理学院”为了中国婚恋第一智慧支持平台的目标持续追求,“提升婚恋能力、提供婚恋平台”,华大婚恋心学院与你一同提升自我,牵手幸福。
|